YB-580电镀锌三价铬白色(无色)钝化工艺说明书
一、特点
1、YB-580三价铬白色钝化剂可在各种类型的锌镀层表面形成一层色泽单一的白色钝化膜,适用于挂镀及滚镀操作。
2、钝化液不含六价铬,并通过瑞士SGS标准检测,是真正的环保产品。
3、高耐蚀性,不经封闭剂封闭的条件下,无论挂镀件还是滚镀件可耐ASTMB-117中性盐雾试验72小时不出现白锈。
4、本工艺解决了当前三价铬白色钝化剂钝化时间过短、钝化温度过低而导致钝化膜耐蚀性差,色泽不纯等技术难点。
二、操作条件 范围 最佳值
YB-580 60–80ml/L 70ml/L
温度 10–35℃ 20–25℃
pH值 1.7–2.2 1.8–2.0
浸渍时间 4–10秒 5–8秒
搅 拌 空气或机械搅拌
工艺流程 电镀锌-----多道冷水清洗------硝酸出光(0.5–1.0%体积,常温,5秒)------冷水清洗------钝化处理------冷水清洗------热水清洗(50–60℃)-------烘干(60–80℃)
三、开槽步骤
1、往操作槽中注入80%体积的纯水。
2、加入所需数量的YB-580,再加纯水至操作液位,搅拌均匀。
3、测量钝化液的pH值,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将钝化液pH值调整至1.8。
4、加热至操作温度。
四、槽液维护和操作指导
1、钝化前
(1) 应保持电镀液的良好工作状态。光亮剂过量或含有机杂质多,会影响镀锌层质量(如镀层脆性,内应力大,起泡),也影响钝化膜质量(如结合力差,脱膜)。
(2) 镀锌层厚度需达8微米以上。
(3) 钝化前用硝酸出光有利于钝化膜质量及延长钝化液使用寿命。
(4) 镀锌后及出光后对工件要充分清洗,有助于提高钝化膜质量。
2、钝化处理
(1) 浸渍时间主要取决于钝化温度。钝化温度高,浸渍时间短,否则钝化膜出现兰色。反之,钝化温度低,浸渍时间相应延长以提高钝化膜的耐蚀性。
(2) 工件在钝化出槽后立即用冷水清洗。
(3) 钝化剂的补充
钝化液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由于工件的夹带损失,钝化液中三价铬离子及其它组分的浓度不断降低。钝化液夹带损失的数量与钝化方式(挂镀件或滚镀件)、工件形状、工件离开液面后在钝化槽上方停留时间等众多因素有关,相差甚大。为维持钝化液的正常使用,应定期滴定分析钝化液中三价铬的含量,确定钝化剂的补充量。钝化剂的补充量取决于钝化液的夹带损失及钝化剂配制钝化液的配制比例。
YB-580钝化剂的补充量: 挂镀 8000–16000 dm2/升
滚镀 6000–8000 dm2/升
(4) 钝化液的更换
在电镀锌工件钝化操作过程中,钝化液中的锌、铁离子浓度不断增加,当其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严重影响钝化膜的外观、色泽和耐蚀性。经多次补充钝化剂,钝化液中的铁离子的浓度超过0.3–0.5克/升,锌离子的浓度超过2.0克/升,应倒掉1/4老钝化液,补充新钝化液。
(5) pH值的控制
在镀锌件钝化操作过程中,由于锌的钝化反应以及钝化液的带出与水的带入,钝化液的pH值不断上升,应使用经校准过的酸度计检测钝化液的pH值,用硝酸及时将其调整到操作条件规定的范围内(仅靠钝化剂的补充往往不足以使钝化液的pH值保持恒定)。
(6) 因三价铬钝化膜损伤后,不能像六价铬钝化膜那样会“自行愈合”,三价铬钝化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擦伤。
3、钝化后
(1) 钝化后,烘干前的工件必须经冷水与热水清洗,热水清洗不可省略。
(2) 电镀锌钝化处理后,应放置48小时,待钝化膜完全老化后再做中性盐雾试验,其结果才准确可信。
五、分析控制
通过槽液分析或观察工件的钝化状况可确定补充添加量。
采用滴定分析钝化剂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1、 取5毫升钝化液至250毫升锥形瓶中,加纯水100毫升左右。
2、 加2毫升25%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暗绿色。
3、 加5毫升双氧水,溶液逐渐变成桔色。
4、 加热溶液至沸腾,当溶液蒸发至约10毫升时,此时溶液变浅黄色。
5、 溶液冷却到室温,加50毫升纯水,1克氟氢化钠,15毫升的浓盐酸。
6、 加5毫升碘化钾溶液(20%碘化钾),摇匀。
7、 用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加淀粉指示剂,溶液由棕褐色变成蓝色。
8、 缓慢地继续用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
9、 计算方法:0.1N硫代硫酸钠滴定量,毫升×8.57 =毫升/升YB-580。
六、包装运输性状及储存
外观 深紫色
比重 1.30左右
pH值 <1.0
25kg加强塑料桶包装,按一般化学品运输即可,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