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20弱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新工艺说明书
一、产品特点
此项工艺不仅具有酸性氯化物电镀锌镍合金所固有的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以及可以镀覆高碳钢、铸铁表面的优点,也同时兼具碱性电镀锌镍合金均镀能力强的优点,其特点如下:
1、镀层镍含量可稳定地控制在10–15%的高耐蚀范围内。
2、最高沉积速度可达到60微米/小时以上。
3、低电流密度光亮区范围宽,可用于形状较复杂的零部件的挂镀,也可用于滚镀。
4、镀液具有良好的整平性能,镀层呈银白色高光亮。
5、镀液的均镀能力高达50%,接近碱性镀锌镍合金工艺,远远超过一般酸性氯化物电镀工艺。
6、耐蚀性较电镀锌高5倍以上。
7、镀液稳定,容易管理。
二、电镀液成分和操作条件
成分及操作条件 含 量
氯化锌(ZnCl2) 50–65 g/L
氯化镍(NiCl2·6H2O) 140 g/L
氯化铵(NH4Cl) 220–230 g/L
三乙醇胺(三乙醇胺含量80–85%) 25 g/L
氨水(用于调节pH) 适量
YB-20A开缸剂 50 ml/L
YB-20B辅助光亮剂 10 ml/L
温度 35–38℃
pH值 5.35–5.60
阴极电流密度DK(用于挂镀) 2–4 A/dm2
镍阳极面积/锌阳极面积 1∶2.0–2.5
锌/镍含量比 0.7–0.9
搅拌方式 阴极移动
过滤 连续或间歇过滤
三、镀液配制
1、先往电镀槽加入1/2体积的水,加热至50–60℃,而后加入氯化铵,边加入边搅拌以加速溶解。待氯化铵全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氯化镍、氯化锌、三乙醇胺、YB–20A开缸剂及YB–20B辅助光亮剂。
2、待所有组分全部溶解后,用过滤机过滤镀液,去除颗粒杂质。
3、补充水至规定体积。测定pH值并用氨水调整至5.35–5.40。
4、新配制的镀液在投入生产之前须经预电解去除化工原料中所含的铜、铅、锑等重金属杂质元素。预电解在0.3–0.4 A/dm2阴极电流密度下进行,预电解时间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十个小时,直至镀层达到银白色为止。
四、镀液的控制与维护
1、pH值的控制
该镀液的适宜pH值在5.35–5.65范围内。PH≤5.2,镀层呈麻点状;PH≤5.3,镀层光亮性差。随着电镀的进行,镀液的pH值缓慢的上升,用盐酸调整之。
2、Zn/Ni比的控制
镀液的锌含量与镍含量之比(Zn/Ni比)不仅是决定镀层镍含量的主要参数,也对镀层外观有显著的影响,必须严格加以控制。该镀液的适宜Zn/Ni比最好控制在0.7–0.9范围内。Zn/Ni比过高(≥1.0),当槽液温度较低(≤35℃)与阴极电流密度较小(≤1.5 A/dm2)的情况下,镀层呈灰色。反之,Zn/Ni比过低(≤0.5),镀层的镍含量有可能超过15%,对提高镀层的耐蚀性不再有益,而脆性增加。镀液Zn/Ni比可通过化学分析或其它简单方法予以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及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锌阳极与镍阳极的面积比。
3、温度控制
本工艺的操作温度较宽(30–40℃),除滚镀及镀件形状过于复杂的场合外,电镀操作温度一般选择35–38℃。
4、阴极电流密度的控制
阴极电流密度的选择取决于镀件形状。总的原则是,在保证镀层质量的情况下采用较大的电流密度,加大镀层沉积速度,缩短电镀时间。挂镀一般选择2–4 A/dm2,滚镀为1.0 A/dm2左右。
5、YB–20C补缸剂的添加
YB–20C补缸剂的消耗量为100–120 ml/K.A.hr。YB–20C补缸剂添加过量将导致镀件的高电流密度区出现凹凸不平及气流状条纹。反之,YB–20C补缸剂不足则镀层光亮性不足。
6、该镀液的适宜氯化铵含量为220–230克/升,含量过低镀层呈灰色。定期分析并适当补充。
五、包装运输与储存
分YB-20A开缸剂和YB-20B辅助光亮剂及YB-20C补加剂,各50kg加强塑料桶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储存期12个月;按一般化学品运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