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160电镀锌镍合金三价铬五彩钝化剂
一、产品特点
1、YB-160钝化剂不含六价铬和氧化剂的三价铬钝化工艺。
2、镍含量≤15%(重量)的锌镍合金层均可在钝化液内形成色彩清晰的彩色膜。
3、钝化膜具有极其优异的耐蚀性,中性盐雾试验出现白锈时间≥300小时。
4、耐热性远高于六价铬钝化膜。
二、钝化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YB-160 140ml/L
温 度 50–60℃
pH值(用HNO3或NaOH调整) 1.6–2.0
钝化时间 30–60秒
搅 拌 空气或机械搅拌
三、开槽步骤
1、往操作槽中注入80%体积的纯水。
2、加入所需数量的YB-160,再加纯水至操作液位,搅拌均匀。
3、测量钝化液的pH值,用硝酸或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至1.6–1.8。
4、加热至操作温度。
四、工艺流程
电镀锌镍合金---多道冷水清洗---钝化处理---冷水清洗---热水清洗(50–60℃)---烘干(60–80℃)
五、操作指导
1、由于钝化膜的色泽与镀种(碱性电镀、弱酸性电镀)及锌镍合金中的镍含量有关,用YB-160处理时要得到好的、所喜爱的钝化膜色泽,应调整温度、pH值和时间,确定最佳钝化操作工艺条件。
2、钝化剂的补充
钝化液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由于工件的夹带损失,钝化液中三价铬离子及其它组分的浓度不断降低。钝化液夹带损失的数量与钝化方式(挂镀件或滚镀件)、工件形状、工件离开液面后在钝化槽上方停留时间等众多因素有关,相差甚大。为维持钝化液的正常使用,应定期滴定分析钝化液中三价铬的含量,确定钝化剂的补充量。钝化剂的补充量取决于钝化液的夹带损失及钝化剂配制钝化液的配制比例。
YB-160钝化剂的补充量:
挂镀 4000–8000 dm2/升
滚镀 3000–4000 dm2/升
3、钝化液的更换
在锌镍合金电镀工件钝化操作过程中,钝化液中的锌、铁离子浓度不断增加,当其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严重影响钝化膜的外观、色泽和耐蚀性。经多次补充钝化剂,钝化液中的铁离子的浓度超过0.3–0.5克/升,锌离子的浓度超过2.0克/升,应倒掉1/4老钝化液,补充新钝化液。
4、pH值的控制
在锌镍合金电镀工件钝化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件的钝化反应以及钝化液的带出与水的带入,钝化液的pH值不断上升,应使用经校准过的酸度计检测钝化液的pH值,用硝酸及时将其调整到操作条件规定的范围内(仅靠钝化剂的补充往往不足以使钝化液的pH值保持恒定)。
六、分析控制
通过槽液分析或观察工件的钝化状况可确定补充添加量。
采用滴定分析钝化剂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1、取5毫升钝化液至250毫升锥形瓶中,加纯水100毫升左右。
2、加2毫升25%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暗绿色。
3、加5毫升双氧水,溶液逐渐变成桔色。
4、加热溶液至沸腾,当溶液蒸发至约10毫升时,此时溶液变浅黄色。
5、溶液冷却到室温,加50毫升纯水,1克氟化氢铵,15毫升的浓盐酸。
6、加5毫升碘化钾溶液(20%碘化钾),摇匀。
7、用0.05M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加淀粉指示剂,溶液由棕褐色变成蓝色。
8、缓慢的继续用0.05M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
9、计算
0.05M硫代硫酸钠滴定量,毫升×8.57 =毫升/升YB-160。
七、YB-160钝化剂性状
外观 深紫色
比重 1.30左右
pH值 <1.0
八、包装运输与储存
25公斤加强塑料桶包装,按照普通化学品运输,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